费孝通

供稿单位:民盟河南省委 发布于:2014-03-12
 

                                                      

费孝通(19102005)男,汉族,191011月生,江苏吴江人。1944年加入民盟,现任民盟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历任民盟第二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并于1986年任民盟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副主席。19871月在民盟五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民盟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历任民盟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19961126日民盟七届五中全会接受其辞去主席职务。并推举其为民盟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任民盟第七、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20054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0年转入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3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6年赴英,入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学习社会人类学。1938年获博士学位,撰写并发表了著名论文《江村经济》。同年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并负责云南大学社会学研究室的工作。这期间他深入农村搞实地调查,写出《禄村农田》、《战时内地农村劳动力问题》等一系列关于农村问题的文章,提出了“工业下乡”的主张;并对中国社会、家庭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发表了《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代言人”。同时,他还积极投身反对内战、主张团结,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运动中,成为著名的“民主教授”。

费孝通坚决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口号”,1949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

1978年后,主持重建社会学工作,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项职务。20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及祖国的山山水水,为中国农民脱贫致富出主意、想办法。80年代初期他为乡镇企业的崛起呐喊:1984年发表了《小城镇大问题》、《小城镇再探索》、《小城镇苏北初探》、《小城镇新开拓》等文章,引起中共中央和有关部门的关注。由于他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获得了多项国际颁发的奖项:1980年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该年度马林诺斯基纪念奖,1981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赫胥黎纪念奖章。1988年获“大英百科全书奖”,1993年获日本亚洲文化大奖,1994年获该年度拉蒙·麦格赛赛“社会领袖奖”,1998年获“霍英东杰出奖”。1988年以后费孝通先后对我国西北地区、西南地区、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中原经济协作区、淮海经济协作区、东北地区、京九铁路沿线地区等进行实地调查,代表民盟中央就所调查的每个区域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建议,为改善我国的生产力布局、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协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90年代中后期,在继续进行实地调查的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并结集出版《费孝通文集》(16)

历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摘自民盟中央网站)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14号 | 邮编:450003 | 电话:0371-65865143

中国民主同盟河南省委员会 | 豫ICP备05025598号基层新闻报送登录社情民意报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