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单位:民盟河南省委
发布于:2016-07-08
刘小江,民盟盟员,现任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文博副研究馆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省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在《中国文化报》《文化月刊》《星星》《青年文学》《诗神》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民间文化研究论文等400余篇,主编出版了《中国歌谣集成·濮阳市卷》《水族的故事》《蓝苹果》《冬天里的遐想》《东北庄杂技》等书,先后荣获“全国民间文学集成先进工作者”、“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省级以上荣誉30多项。撰写了20多篇文化遗产保护论文,先后刊登在《中国文化报》《文化月刊》《文史月刊》《天工》《大观收藏》《文化研究》等报纸杂志。
因为热爱毅然选择
刘小江的童年是在豫北乡村度过的,乡村里的沟沟坎坎、一草一木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困苦的岁月里,是乡村里的泥人、泥哨、泥人模、布老虎、蓝印花布、老式油灯、年画、朴素的童谣伴他度过了欢快的童年,这些颇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在他美好的年华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中学时代就非常爱好文学创作,与文艺有关的都很痴迷,就是这种痴迷让他放弃了所拥有的安逸生活,选择到濮阳市群众艺术馆工作。1985年3月,刚到艺术馆工作就负责编印《濮阳文化报》,协助馆长举办了“洛阳笔会”,10月份与当时的河南农民报社联合举办了“黄河笔会”,活动在省文艺界引起轰动。第二年,又先后策划组织举办了“濮阳市文学作品大赛”“濮阳市首届文学讲习班一、二期”“豫北青年文学创作函授班”“黄河诗会”“濮阳市诗歌大赛”等10余项文学活动,培养文艺作者500余人。
痴迷诗歌精心整理
为搜集流传在濮阳市的民间歌谣和民间故事,从1984年到1989年的六年间,他利用节假日深入乡村作调查。每到一处,都寻找当地的老人给他唱曲儿。不论是农家小院,还是田间地头,他都要一字不漏地把这些传唱在民间的曲儿记录下来,精心整理出300余首歌谣编辑成《中国歌谣集成·濮阳市卷》。为了编辑好歌谣卷,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他十多次下乡采风,在酷热的三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因此荣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的“全国民间文学集成先进工作者”称号。
多年来的民间采风生涯,让他慢慢注意到民间工艺品的魅力,对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寻找民间工艺品,每逢遇乡村集市庙会,总是想办法走一趟,然后拎回来大包小包的宝贝。
木版年画铭刻心头
为了学习研究木版年画的精华,搜集木版年画的有关史料,他多次奔赴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陕西凤翔、开封朱仙镇等著名年画产地考察,购得的年画放满了橱柜。2001年濮阳龙文化节期间,他负责策划举办的“全国民间木版年画艺术展”轰动文化界,近千幅展品,开创了我国大型年画展的先河,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他还无数次到内黄县井店镇、滑县慈周寨、濮阳新习乡等豫北生产年画的村庄寻访,对所见的民间神像木版年画情况进行考证对比。直到2005年8月16日刘小江的《褪色的木版神像——话说豫北民间木版神像年画》一文发表于《中国文化报》,滑县李方屯村才因木版年画逐渐显露于世人面前。
四处奔走忙于拯救
2003年担任着市委宣传部发起的“濮阳市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全面负责抢救工程工作。他利用节假日、星期天,骑自行车或搭乘公共汽车,跑遍了濮阳五县一区的村村落落,收集了大量颇有价值的民间文化资料。2004年以来,在他的具体指导下濮阳成功申报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5年在濮阳日报重要版面开辟了民间文化遗产宣传专栏,每星期他都要写一篇文章介绍濮阳的文化遗产,并先后撰写了8万余字的《濮阳市民间文化遗产资源汇编》资料等,受到省里的好评,被指定为全省民间文化资源调查的样本。2012年,担任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该中心为全省第一个独立的非遗事业保护单位,他自感压力大,先后开展了“非遗进校园”“非遗进乡村”“全市非遗展演活动”“非遗邮票发行”“全国首部非遗热线电话”等活动,为“非遗”保护作出了贡献。
不忘初心追逐梦想
在长期的乡村文化遗产调研中,刘小江先后发现了濒临灭绝的“杨韩村唱秧歌”“大弦戏”“刘堤口年画”“南乐面人会”“贾氏花鸟字”“大岳庄剪纸”“五彩神衣”“东庵上舞老虎”等8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积极主动为这些“非遗”项目想方设法寻找出路,现在这些民间文化遗产已得到保护。他负责征集民俗展品近千件,先后举办民俗图片、老字号图片展览8次,完成了民俗展览陈列大纲、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大纲等工作。
在非遗展示馆看着一张张熟悉的图片、一篇篇亲切的文字、一件件精美的展品,徜徉在简朴的展厅,看着亲手培育的花果,有一种梦回乡村的感觉。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30多年来,刘小江为了自己的民俗情怀,为了鲜为人知的民间艺术瑰宝热情地奔走、忘我地工作,无怨无悔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不能让民间文化随风而逝。”“守望民间,留住乡愁”,这是刘小江的信念。
“每当感觉肩头的担子很重、很无助的时候,就会想想这些文化宝藏将渐渐远去,这时候就会有一种责任和力量支撑起自己、激励着自己坚持下去。”
刘小江正以非常的精神,沿着绚烂的“非遗梦”一直前行……
审核人:黄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