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单位:民盟开封市委
发布于:2024-08-30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由来及丰富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累积与逐步发展生长起来的。她既深受世界现代化潮流的波及与影响,更缘于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奋争与追求。如果把中国式现代化置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承续衔接的整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之中,可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发端于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华民族为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进行的艰苦抗争和曲折历程,肇始于新中国的诞生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朝向“四个现代化”目标探索前进,崛起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足发展,成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富而独特的科学内涵,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具体而言,首先,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原因在于我中国人口众多,占世界总人口的1/5。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末全国人口为140967万人。我国人口总数超过了已经实现现代化国家人口的总和,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可想而知,同时这也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和具体方法肯定和西方国家会有所不同。其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内涵,是由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当然,共同富裕指的不是劫富济贫或者简单地均贫富,而是先富帮后富,以富带富。共同富裕的实现不能靠“等、靠、要”来达成,每个人在这一过程中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全体人民共同致富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每个人在这一过程中都可以通过勤劳致富,都应当享有追求发展的权利。再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相对于西方偏重于物质文明的现代化而言的。西方现代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人被物奴役的状态、生态失衡的状态等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已经经历了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再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的变化,已经跳出了仅仅注重物质的单面现代化的狭隘发展路径。最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自然为伴、以共生为目标的中国式现代化。资本主义在不自觉的现代化过程中,在资本逻辑的驱使下,资本就会用暴力的手段到处掠夺土地和货币财富等,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其间充斥着血腥与杀戮。而我国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不会做出称霸和扩张的暴行,会在保障自身发展的同时,认真履行国际义务,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新选择、新方向、新机遇。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始终秉承“人的现代化”的建设总目标,始终致力于与世界人民一道共谋和平共享、和谐共生的文明路向,主张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为人类共同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更多的力量[1],从而成为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价值及伟大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是完全迥异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无论从价值取向、目标追求来看,还是从发展路径等方面考察,均实现了对西方文明的超越,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更加显得意义重大。这种意义和价值体现在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从理论层面来看,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承载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价值取向,突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单一公有制形式,跳出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扩张型”现代化发展之路,促进了世界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发展,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的理论内容。从现实层面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合乎我国国情与发展实际,打破了西方国家现代化道路的话语垄断,为进一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供了现实基础,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适合各自国情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新的模式与路径参考,为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生态文明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样板。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里程碑式的理论价值和广泛而深远的实践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正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但是,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阐释、话语传播与路径实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或不到位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在内涵阐释层面,个别学者为凸显中西现代化道路之差异,不自觉地将这种差异导向中西现代化之对立,乃至中西文化之冲突,而未能历史地看待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的现代化所自然经历的对西方现代化的学习、借鉴、反思与超越的艰难又伟大的历程,也未能客观地辨析西方现代化内部的具体差异,例如英美式现代化之路与法德式现代化之路、加澳式现代化之路与日韩式现代化之路,以及上述各国的现代化之路与作为岛国的新加坡的现代化之路,它们之间的微妙区别,各自所取得的历史成就以及所面临的发展瓶颈等等,从而在坚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同时,尽可能地消除文明隔膜,化解文化误会,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实现文化求同存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其次,在话语传播层面,个别媒介未能科学有效地对国际传播与国内传播进行话语细分,非常辛苦地开展了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传播。实际上在国际传播层面,应深入了解受众国风俗文化、发展现状等国情,着力用受众国民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或媒介方式实施传播,从而减少传播阻力,增强话语权与影响力;在国内传播层面,应拓展媒介传播渠道,不仅积极采用新媒体、融媒体手段开展传播,还可以通过文艺节目、书画展览等隐性传播的方式,从而让广大民众自然而然地认知、理解、接受,从而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三是实践路径层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之路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现代化之路,需要多维推进,不可有所偏废。但是具体到不同省市、不同地区,由于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具体的实施路径就不可能千篇一律,而会有所差异。例如,作为拥有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文化资源优势、区位交通优势和农业发展优势的河南,如何在千帆相竞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潮中迎难而上、奋勇争先,就需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精心谋划,找准着力点和发力点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突破与跨越。
三、民盟组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作为
中国民主同盟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是重要的参政党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华民族为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进行的艰苦抗争历史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始终自觉接受并热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广大盟员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与艺术特长,已经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也将会积极作为,再立新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研究
1.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理论内涵研究。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就,但其丰富的内涵仍有待通过系统的梳理、阐释加以充实和完善。民盟组织可以通过发动组织具有相关理论研究专长的盟员,以中共二十大报告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和中国元典文化为理论资源,以西式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症候为镜鉴,深入系统研究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2.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美好蓝图的实施路径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蓝图不能仅止于系统的理论,必须落实为生动的实践。但是由理论到实践的路径探索,往往要经历艰苦卓绝的努力,甚至还会经历曲折的磨砺。为了少走弯路,探寻捷径,回望民盟先贤梁漱溟、费孝通等的乡村建设及江村经济等实践与理论探索,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美好蓝图的路径研究探索,将会大有裨益。
3.开展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路径的具体个案研究。引导课题组盟员走出书斋、校园,深入实地调研。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先行探索的上海、深圳等城市,浙江、广东等省份的建设实践为个案;以同属儒家文化圈的、在现代化建设方面较为成功的新加坡的建设经验为参照,在个案解剖和纵横比较的视野下,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二)广泛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的有效传播
激励调动民盟组织内相关专业人士,组织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的多维传播。各级民盟组织可以创新支部活动方式方法,充分激发调动民盟组织内外语、艺术、传媒等专业人士,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通过书法、美术、歌舞、朗诵、短剧等艺术形式,采用融媒体、AI等现代媒介技术,借助外语等交流手段,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的国内外有效传播,从而让国际友人理解支持我们的现代化发展之路,让亿万人民认同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伟大征程,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汇聚起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的磅薄力量。
(三)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建设的相关问题建言献策
各级民盟组织还可以引导和鼓励广大盟员,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施路径及传播方式、方法等问题,展开研讨交流,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从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行稳致远,蓬勃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早日实现。
(作者系民盟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总支主委褚自刚)
撰稿人:褚自刚 摄影师:田雨 审稿人:许娜 审核人:黄云火